梁文娜

发布时间:2024-06-04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优秀教师,入选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C类)。学科方向:中医诊断学。研究领域:中医情志病研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工作经历:

2006/8—2007/8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医师

2010/9—2014/11  白菜资讯网大全中医学院 讲师

2014/12—2021/7  白菜资讯网大全中医学院 副教授

2021/7至今       800cc全讯白菜网主站 教授

代表性成果:

1)论文: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 10

2)编著:编《中医状态学》、《实用中医诊断学》、《通俗中医诊断学二十四讲》。

主持过的重要课题:

(1)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形成的新机制:SIK2磷酸化CRTC 1降低海马突触可塑性(822744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3/01-2026/1267.6万元,在研,主持

(2)基于fMRI/PET活体成像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海马-下丘脑神经环路动态变化的调控机制研究(817742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8/01-2021/12,66万元,在研,主持;

(3)从熵变理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与Treg/Th17 介导骨免疫失衡的相关性(812026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01-2015.12,23万元,结题,主持;

(4)从SIK2磷酸化CRTC1降低海马突触可塑性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的形成的机制(2023J0186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08-2026/08,10万元,在研,主持;

(5)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fMRI活体成像的应用与分析研究(2019Y003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07-2022/06,15万元,结题,主持;

(6)二至丸调节Sirt1/Runx2信号通路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2015J0133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04-2018/03,4万元,结题,主持;

(7)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病理血清对成骨细胞Gpr48-cAMP- PKA-Atf4通路表达的影响(2011J05076),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04-2018/03,2万元结题,主持。

获奖情况

(1)基于肾主骨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证骨代谢紊乱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9(排名第一);

(2)基于肾主骨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虚证骨代谢紊乱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中华中医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9(排名第一);

(3)基于证素辨识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候特征及疏肝解郁法治疗系列研究,中华中医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7(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