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概况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中医学三大经典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内涵及外延。白菜资讯网大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前身为“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个教研室,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于1997年合并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形成融教学、临床、科研为一体的特色学科。目前本学科是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其中《伤寒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本学科于199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于1999年开始招收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本学科1990年在全国首创“温病教学实验室”,经多年建设形成“理论-实验-临床”三位一体教学模式。2009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伤寒学》、《金匮要略》、《温病学》均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培养目标
培养研究生应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一)政治方面:
热爱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具有良好医德,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事业献身精神。
(二)业务方面:
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研究发展的新动向及先进的科研方法与技术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门人才。
(三) 身体素质方面: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1. 经方辨治疑难病研究
2. 《金匮要略》脏腑辨治理论的应用与基础研究
3. 湿热病证治规律研究
四、学习年限和时间分配
学制三年,学习年限3-5年,最长不超过6年。第一学年理论课程学习,之后进入科研、临床和毕业论文工作。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培养方式灵活多样,实行导师负责制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应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研究生必须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得少于33学分。本专业硕士学位课程规定如下: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 程 名 称 | 总学时/课内学时/实验学时 | 学 分 | 考试方式 | 开课学期 | 开 课 学 院 | 任 课 教 师 | |||
1 | 2 | ||||||||
学
位
课 | 公 共 必 修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24/0 | 2 | 论文 | √ |
|
陈佳*等 | |
硕士英语1 | 72/72/0 | 4 | 笔试 | √ |
| 石亦灵*等 | |||
硕士英语2 | 36/36/0 | 2 | 笔试 |
√ |
| 石亦灵*等 | |||
专 业 必 修 课 | 科研思路与方法 | 54/36/0 | 3 | 笔试 | √ | 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
| ||
医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 54/36/18 | 3 | 实验设计 | √ | 彭军* | ||||
《伤寒论》研究 | 54/36/0 | 3 | 论文 | √ | 800cc全讯白菜网主站 | 张喜奎*等 | |||
《金匮要略》研究 | 54/36/0 | 3 | 论文 | √ | 800cc全讯白菜网主站 | 王苹*等 | |||
《温病学》研究 | 54/36/0 | 3 | 论文 | √ | 800cc全讯白菜网主站 | 鲁玉辉*等 | |||
非
学
位
课 | 指定选 修 课 | 医学统计学 | 54/36/9 | 3 | 机考 | √ | 蔡晶*,杨雪梅 | ||
医学信息检索 | 36/24/12 | 2 | 检索 | √ | 林丹红* | ||||
自然辩证法 | 18/18/0 | 1 | 论文 | √ | 陈文* | ||||
选 修 课 |
在导师指导下从全校研究生课程库中选择 |
注:1. 考试方式可选填笔试(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考场)、论文、撰写标书、课题设计、实验设计、检索、机考等形式。
2. 补修课程不计学分,应以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
3. 课内学时即为教学任务书学时,包括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
4. 专业必修课任课教师一栏请用“*”注明课程主任。
5. 学位课程70分合格。
6. 专业必修课中的《<伤寒论>研究》、《<金匮要略>研究》、《<温病学>研究》三门课程,除各专业方向的课程为必选外,另外两门课程只须任选一门做为专业必修课即可。
七、学位论文要求
(一)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完成理论课程修读,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后方能进入开题环节。科学学位型研究生需开展科研实验研究的要有预实验才能开题,课题一般要与研究方向相符;中医学一级学科所属的学科必须有中医内容,中西医结合学科要有中西医结合的内容。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白菜资讯网大全关于研究生开题工作的规定》,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参加预实验,写出文献综述,填写《白菜资讯网大全研究生开题报告表》,经导师审定通过后,由该学科组织开题报告会,通过后将开题报告正式稿填入研究生培养手册。硕士生应按阶段以书面报告形式科研和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开题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至第四学期初。
(二)学位论文撰写:
科学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理论研究、科研实验研究等类型。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应在中医临床基础学术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表明申请人在本门学科上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实验设计和方法比较先进,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学位论文内容应能反映研究生具备独立从事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文章,应具备系统性和科学性。学位论文应立论正确,学术观点必须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方法合理,数据真实,图表规范;论述应文字简练,逻辑严密,推理严谨,论证充分,材料翔实。论文内容应层次分明。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不得在调查、实验、观察数据中弄虚作假,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
论文格式要求:按有关规定执行。撰写论文的原始资料应保存以便检查。
(三)论文答辩:
1.硕士生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完成其它实践要求,完成论文工作,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论文答辩申请程序
3.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和答辩规则按要求执行。
八、其它培养环节:
(一)科研工作:
用18个月从事实验室工作及学位论文工作时间。要求掌握实验室有关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以利于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题研究。
(二)教学实践:
在导师指导下,承担本、专科学生课堂的辅导、批改作业、组织讨论或指导实验。完成相关实验带教一轮,至少安排4学时的教学实践并撰写教案、讲稿,由教研室主任安排教学活动并对研究生的教学能力进行评定。
(三)临床实践:
用6个月时间,到教学医院进行专业实习。在导师指导下,从事门诊医疗工作,参加查病房并分管一定病床,结合科研课题进行临床观察。通过实习,进一步掌握“三基知识”,熟练地掌握整套病历的书写。初步掌握对疑难病症的诊疗工作。搜集整理临床经验并进行总结,为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必要的资料。
(四)学术活动与发表论文:
研究生(含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活动是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之一。
1.参加学术活动
(1)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
①听学术讲座:含省继续教育学术讲座、学院组织的学术讲座、医院组织的学术讲座、研究生主讲的专题讲座、其它各类由学校或导师组织、带领参加的讲座及省级以上各类学会主办的学术会议及学会讲座等;
②作专题报告:含面向研究生的讲座、面向本科生的相关学术知识讲座、校级以上演讲赛及辩论赛等。
(2)参加学术活动要求和计算方式
(3)计算方法:
①听学术讲座以半天计为1次。
②参加1个研究生暑期学校计为1次。
③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会议上作1场学术报告计为2次。
2.文献综述
广泛阅读有关专业文献资料,是研究生拓宽专业知识面的一个重要方法,研究生在进行论文工作前,应至少阅读30篇以上的专业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写出文献综述,并由导师审定。
3.发表学术论文
4. 其它有关问题
未按规定正式发表论文的研究生,可申请答辩,按期毕业,但暂不授予学位,允许其在毕业后2年内按规定发表学术论文后提出学位申请。若毕业后2年内仍未按规定发表学术论文者,不予受理申请学位事宜。
九、阅读主要书籍
1、《黄帝内经》
2、《注解伤寒论》
3、《金匮要略心典》
4、《温病条辨》
5、《经方实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