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2-21

 

一、学科概况

白菜资讯网大全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于1985年获得中医医史文献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在200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局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立足于闽台区域优势与我校中医文献资源特色,以中医学科和社会发展对本学科总体需求作为学科的学术发展目标,长期进行具有闽台地域特色的中医文献研究,已形成闽台中医文献研究、中医古籍文字研究和中医文化研究三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2010-2015年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周期内,本学科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7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科研课题2项,发表学术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学科现有《医古文》和《中医各家学说》2门省级精品课程,学科成员参与教材编写20余本逐步发展成为集教学、临床与科研三位一体的特色学科。本专业已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具有学术创新思维的学术队伍,其中教2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学科带头人及一批学科学术骨干分别进入全国相关学术团体担任重要学术职务,多人在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分会、葛洪医学研究会、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委员会、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福建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等学会常委、常务理事及委员,学术影响力日益提升。

二、培养目标

培养研究生应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政治方面:

热爱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具有良好医德,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事业献身精神。

 业务方面:

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研究发展的新动向及先进的科研方法与技术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门人才。

身体素质方面: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1.闽台中医文献研究

2.中医古籍文字研究

3.中医文化研究

四、学习年限和时间分配

    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多不超过6年。第一学年理论课程学习,之后进入科研和毕业论文工作。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培养方式灵活多样,实行导师负责制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研究生须参加与学科相关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从而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得少于33学分。本专业硕士学位课程规定如下:

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学术学位硕士课程表

课程名称

总学时/课内学时/实验学时

考试方式

开课学期

开 课

任 课

1

2

 学  院

教 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24/0

2

论文

管理学院

陈惠珍等

硕士英语1

72/72/0

4

笔试

管理学院

陈斯歆等

硕士英语2

36/36/0

2

笔试

 

管理学院

陈斯歆等

科研思路与方法

 

 54/36/0

 

3

笔试

 

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褚剑锋等

医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由3个平台课组成)

 

54/36/18

 

3

实验设计

 

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彭军等

中医文献学专题

54/36/0

3

笔试

800cc全讯白菜网主站

邓月娥等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

18/18/0

1

论文

800cc全讯白菜网主站

彭榕华

福建文化与医学史研究

18/18/0

1

论文

800cc全讯白菜网主站

傅建忠

中医古籍文字研究

18/18/0

1

论文

800cc全讯白菜网主站

罗宝珍

中医医案学

18/18/0

1

论文

800cc全讯白菜网主站

陈玉鹏

由导师选1门

中西医结合发展史

18/18/0

1

论文

800cc全讯白菜网主站

黄颖

 

 

 

 

医学统计学

54/36/9

3

机考

 

中西医结合学院

蔡晶等

医学信息检索

36/24/12

2

检索

图书馆

林丹红等

   自然辩证法

18/18/0

1

论文

思政部

陈惠珍等

 

 

注:1. 考试方式可选填笔试(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考场)、论文、撰写标书、课题设计、实验设计等形式。

2.《中医文献学专题》课程包含《中医文献学》《中国医学思想史》《中医各家学说专论》三门课程的内容。《中医医案学》与《中西医结合发展史》2门必修课程规定为2选1。

七、学位论文要求

(一)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完成理论课程修读,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后方能进入开题环节。科学学位型研究生需开展科研实验研究的要有预实验才能开题,课题一般要与研究方向相符;中医学一级学科所属的学科必须有中医内容,中西医结合学科要有中西医结合的内容。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白菜资讯网大全关于研究生开题工作的规定》,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参加预实验,写出文献综述,填写《白菜资讯网大全研究生开题报告表》,经导师审定通过后,由该学科组织开题报告会,通过后将开题报告正式稿填入研究生培养手册。硕士生应按阶段以书面报告形式科研和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开题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至第四学期初。

(二)学位论文撰写:

科学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理论研究、科研实验研究等类型。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应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术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表明申请人在本门学科上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实验设计和方法比较先进,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在论文中应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作出详细的阐述。要求文字精练,词语准确通顺,论点鲜明突出,论据充分可靠,层次清楚明晰,说理严谨透彻。学位论文正文部分不少于2万字。

论文格式要求:按有关规定执行。撰写论文的原始资料应保存以便检查。

(三)论文答辩:

1.硕士生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完成其它实践要求,完成论文工作,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论文答辩申请程序: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初稿,经导师审阅同意后,提出预答辩申请,由学科学位委员会组织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研究生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并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提交由研究生院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检测通过者,按《白菜资讯网大全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匿名评审规定》进行论文评审。评审通过后,研究生再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提出答辩申请,由学科学位委员会组织论文答辩。

3.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和答辩规则按《白菜资讯网大全研究生论文基本要求和答辩工作规定》要求执行。

八、其它培养环节

(一)科研工作:

用18个月从事实验室工作及学位论文工作时间。要求掌握实验室有关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以利于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题研究。

(二)教学实践:

在导师指导下,承担本、专科学生课堂的辅导、批改作业、组织讨论或指导实验。完成相关实验带教一轮,至少安排4学时的教学实践并撰写教案、讲稿,由教研室主任安排教学活动并对研究生的教学能力进行评定。

(三)学术活动与发表论文:

1.参加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活动是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之一。

(1)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

① 听学术讲座:作为听众,参加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会议或继续教育学术讲座;参加学校、学院(部、处)或医院组织的学术讲座或专题研讨、参加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等。

② 作学术报告:作为主讲人,在学校(含学院、部、处)、医院及省级以上(含省级)组织的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上作学术报告;参加校级以上演讲赛、辩论赛等;在培养团队或小组内发言、演讲等。

(2)参加学术活动的要求

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每学年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

(3)计算方法

① 听学术讲座以半天计为1次。

② 参加1个研究生暑期学校计为1次。

③ 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会议上作1场学术报告计为2次。

(4)参加学术活动登记办法

研究生每参加一次学术活动后,应及时在“白菜资讯网大全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附件)进行登记(附上相关证明材料),经承办方、学院(医院)进行审核和确认。

2.发表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至少须在公开刊物(CN号)上发表1篇本专业学术论文(学术学位型学生所发表的综述不计在内),或1项专利权为白菜资讯网大全的国家发明专利或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研究生本人为第一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发明人、研究生为第二发明人)。研究生本人必须是第一作者,且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专业所属学科点挂靠的单位;如研究生及导师在我校直属或非直属附属医院的,研究生可允许用“白菜资讯网大全附属某医院”进行署名;如有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必须为导师本人,导师署名单位可为其实际工作单位。

3.其它有关问题

未按规定正式发表论文的研究生,可申请答辩,按期毕业,但暂不授予学位,允许其在毕业后2年内按规定发表学术论文后提出学位申请。若毕业后2年内仍未按规定发表学术论文者,不予受理申请学位事宜。

九、规定的阅读文献:

①《中医各家学说专论》课程必读书目:《中医各家学说专论》(鲁兆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上下总辑典藏版)》(王树泽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②《中国医学思想史》课程必读书目:《中国医学史》(甄志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中国医学史》(常存库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2003)。

③《中医文献学》课程必读书目:《中医文献学》(马继兴著,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中医古籍文献学》(张灿玾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附件:本专业需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