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概况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经过近三十年的重点建设, 现已成为体现我校“重视基础,强化中医理论”办学方针的优势学科,已形成中医藏象(脾胃)研究、中医体质研究、中医病因学说研究三个稳定发展方向,进入了学科发展的快车道: 2005年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被评为福建省高校精品课程,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研究生优质课程,2010年被评为福建省省级教学团队,2011年获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本学科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973课题子课题共为7项,累计经费达200余万元人民币,发表国家级的学术论文28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科研成果5项,教学成果2项,现已发展成为集教学、临床与科研三位一体的特色学科。
本专业拥有一支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学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师资团队,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导师4人,其中博导1人。学科队伍中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4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副秘书长1人;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经典分会主任委员1人、委员5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研究生应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一)政治方面:
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医德,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中医药事业献身精神。
(二)业务方面:
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研究发展的新动向及先进的科研方法与技术的中医药专门人才。
(三)身体素质方面: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1. 中医藏象(脾胃)研究
2. 中医体质研究
3. 中医病因学说研究
四、学习年限和时间分配
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多不超过6年。第一学年理论课程学习,之后进入科研、临床和毕业论文工作。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入学后,即进入教研室,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其培养工作。采取个人自学与导师指导、集体培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指导教师应根据培养方案和本细则的原则要求,结合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对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学习,专业实践内容、目的和要求、完成时间、考核方式,科学研究等,逐一作出具体规定和安排。经教研室主任和学院有关负责人审批后,报学院及研究生院备案。
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研究生必须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得少于33学分。本专业硕士学位课程规定如下:
中医基础理论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 | 程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课内学时/实验学时 | 学 分 | 考试方式 | 开课学期 | 开 课 | 任 课 | |
类 | 别 | 1 | 2 | 学 院 | 教 师 | ||||
学
位
课 | 公 共 必 修 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24/0 | 2 | 论文 | √ | 管理学院 |
陈佳*等 | |
硕士英语1 | 72/72/0 | 4 | 笔试 | √ | 管理学院 | 石亦灵*等 | |||
硕士英语2 | 36/36/0 | 2 | 笔试 |
√ | 管理学院 | 石亦灵*等 | |||
专 业 必 修 课 | 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 | 54/36/0 | 3 | 论文 | √ | 800cc全讯白菜网主站 | 纪立金*等 | ||
科研思路与方法 | 54/36/0 | 3 | 笔试 | √ | 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
| |||
医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 54/36/18 | 3 | 实验设计 | √ | 彭军* | ||||
历代医家中医理论研究 | 36/36/0 | 2 | 论文 | √ | 800cc全讯白菜网主站 | 纪立金* | |||
非
学
位
课 | 指 定 选 修 课 | 医学统计学 | 54/36/9 | 3 | 机考 | √ | 蔡晶*,杨雪梅 | ||
医学信息检索 | 36/24/12 | 2 | 检索 | √ | 林丹红* | ||||
自然辩证法 | 18/18/0 | 1 | 论文 | √ | 陈文* | ||||
补 修 课
| 中医基础理论 | ||||||||
内经选读 | |||||||||
伤寒论 |
注:1. 考试方式可选填笔试(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考场)、论文、撰写标书、课题设计、实验设计、检索、机考等形式。
2. 补修课程不计学分,应以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
3. 课内学时即为教学任务书学时,包括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
4. 专业必修课任课教师一栏请用“*”注明课程主任。
七、学位论文要求
(一)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完成理论课程修读,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后方能进入开题环节。科学学位型研究生需开展科研实验研究的要有预实验才能开题,课题一般要与研究方向相符;中医学一级学科所属的学科必须有中医内容。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白菜资讯网大全关于研究生开题工作的规定》,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参加预实验,写出文献综述,填写《白菜资讯网大全研究生开题报告表》,经导师审定通过后,由该学科组织开题报告会,通过后将开题报告正式稿填入研究生培养手册。硕士生应按阶段以书面报告形式科研和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开题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至第四学期初。
(二)学位论文撰写:
科学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理论研究、科研实验研究等类型。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应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术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表明申请人在本门学科上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实验设计和方法比较先进,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在论文中应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作出详细的阐述。要求文字精练,词语准确通顺,论点鲜明突出,论据充分可靠,层次清楚明晰,说理严谨透彻。
论文格式要求:按有关规定执行。撰写论文的原始资料应保存以便检查。
(三)论文答辩:
⒈硕士生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完成其它实践要求,完成论文工作,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⒉论文答辩申请程序
⒊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和答辩规则按要求执行。
八、其它培养环节:
(一)科研工作:
用18个月从事实验室工作及学位论文工作时间。要求掌握实验室有关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以利于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题研究。
(二)教学实践:
在导师指导下,承担本、专科学生课堂的辅导、批改作业、组织讨论或指导实验。完成相关实验带教一轮,至少安排4学时的教学实践并撰写教案、讲稿,由教研室主任安排教学活动并对研究生的教学能力进行评定。
(三)临床实践:
用3月时间到教学医院进行专业实习。在导师指导下,从事门诊医疗工作,参加查病房并分管一定病床,结合科研课题进行临床观察。通过实习,进一步掌握“三基知识”,熟练地掌握整套病历的书写。初步掌握对疑难病症的诊疗工作。搜集整理临床经验并进行总结,为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必要的资料。
(四)学术活动与发表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活动是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之一。
1.参加学术活动
(1)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
①听学术讲座:含省继续教育学术讲座、学院组织的学术讲座、医院组织的学术讲座、研究生主讲的专题讲座、其它各类由学校或导师组织、带领参加的讲座及省级以上各类学会主办的学术会议及学会讲座等;
②作专题报告:含面向研究生的讲座、面向本科生的相关学术知识讲座、校级以上演讲赛及辩论赛等。
(2)参加学术活动要求和计算方式
(3)计算方法:
①听学术讲座以半天计为1次。
②参加1个研究生暑期学校计为1次。
③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会议上作1场学术报告计为2次。
(4)参加学术活动登记办法
研究生每参加一次学术活动后,应及时在“白菜资讯网大全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附件)进行登记(附上相关证明材料),经承办方、学院(医院)审核、确认。
2.文献综述
广泛阅读有关专业文献资料,是研究生拓宽专业知识面的一个重要方法,研究生在进行论文工作前,应至少阅读30篇以上的专业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写出文献综述,并由导师审定。
3.发表学术论文
4. 其它有关问题
未按规定正式发表论文的研究生,可申请答辩,按期毕业,但暂不授予学位,允许其在毕业后2年内按规定发表学术论文后提出学位申请。若毕业后2年内仍未按规定发表学术论文者,不予受理申请学位事宜。
九、规定的阅读文献;(具体填写,不少于5本)
[1]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王洪图主编,黄帝内经研究大成[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3]郭霞珍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专论.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张伯礼主编.中医临床辩证思维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附件:本专业需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